“住得舒坦、吃得健康、环境还好,现在俺村的日子,城里人都眼馋。”8月14日,经济开发区双杨(现代农业)发展中心三埠子村村民李云芳回望一眼自家粉刷一新的房屋,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。
产业发展生机勃勃,乡村环境干净整洁,文明乡风滋润百姓……近年来,双杨(现代农业)发展中心通过“强组织、兴产业、重治理”等措施,实现了乡村“环境美、产业兴、治理好”的“华丽变身”。
变干净:北方小村如江南
沿着平坦舒适的水泥路往村里走,在村里的文化广场,一群老年人正在运动器材上荡悠,享受着悠闲的田园生活。
“以前村里的路都是泥泞的土路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,到处都是荒草水坑。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,从来没想过生活说变样就变样了,现在村里变得越来越像公园了,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。”说起三埠子村的变化,村里的老人记忆犹新,感慨不已。
漫步在三埠子村,目之所及,四处黄墙红瓦、果树迎客,前庭后院樱红柳绿,仿佛置身于一幅至美田园画卷之中。
美丽乡村离不开人居环境的持续治理。三埠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中胜说,他们坚持环境污染做“减法”,生态保护做“加法”,持续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、生活污水处理,推进“厕所革命”、村容村貌提升。在治污的同时,“增绿、插绿、还绿”,加大村庄的美化,推动村庄由“一时美”变为“持久美”、由“局部美”变为“全部美”,让村民的生活环境美起来,笑脸多起来。
变富裕:产业兴旺鼓钱包
在张中胜看来,产业振兴是壮大集体经济、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。“结合我们村自然资源丰富、环境优美的优势,生态立村发展特色产业。”在张中胜的带领下,三埠子村党支部探索出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,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模式,建起产业大棚,带动村民致富。
8月14日上午9点,村民孙秀霞和丈夫徐培科在自家的大棚里,忙着管理新栽种的口感西红柿。“我们建了一个大棚,专门种植口感西红柿,口感西红柿成熟之后,除部分销往本地商超,其余都出口国外。”孙秀霞告诉记者,为了让自家的口感西红柿品质好,每天凌晨5点钟,她就和丈夫来到大棚里忙碌,一年下来,一个大棚可以收入十几万元。
乡村振兴要靠产业,产业发展要有特色。为了带动村民更好地发展产业,村里成立了锦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,为村民统一选购种苗、统一提供技术指导、统一销售,带动了全村西红柿产业不断提档升级。目前,三埠子村已经建起7个西红柿产业大棚,西红柿种植已成为三埠子村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。
变文明:乡风淳朴扬新风
“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,还扭转了村里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。”三埠子村村民李莲莲说。
移风易俗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而且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。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,孩子们嬉戏,老人们排练文艺节目,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文明植阡陌,新风沐乡野。近年来,双杨(现代农业)发展中心积极开展“文明户”“最美庭院”等评比活动,通过树立先进典型,以点带面、示范带动,培育健康、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村文明新风尚;通过成立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等,与村民代表共同协商,确保让村规民约充分体现村民意愿,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(潍坊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