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9日下午,浙江一名10岁男孩从家返回学校拿忘带的作业,之后一直未归。此前,孩子因作业问题故意出走过两三次,每次报警后,最终都被救援人员在小区里找到,所以这一次家长选择先自己找,可直到第二天早上也没找到,这才报警。万幸的是,11日中午,孩子在小区附近的绿化带里被找到,身体有些虚脱,已被送到医院救治。
近年来,有关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时有发生,有些结果令人心痛。事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令人不得不深思。
虽然当前的教育开始注重孩子的综合成长,但是大多数家长还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第一标准,更多的只是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,前进了多少名,而忽略了对孩子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。
孩子是独立发展的个体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。却总有不少家长打着“我为你好”的旗号,将自己的主张和过高的期望强加给孩子,让孩子如同“枷锁”在身,痛苦不已。当孩子稍有不从或无法让自己满意,这些家长或泼冷水,或讽刺挖苦,或怒声呵斥,而忽略了倾听孩子的心声。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,日积月累,一些孩子就会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。
学习固然重要,但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学习。家,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是孩子的避风港,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,却唯独不该是孩子想逃离的地方。
作为家长,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关心和照顾,也要在精神上多关注、多沟通。真正聪明睿智的家长,不会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做管理者,而是会俯下身子,用耐心、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孩子,用正确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,和孩子交朋友,赞赏孩子的进步,更会接受孩子的平凡。
在孩子的心里,父母是最重要的人,唯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、亲情珍贵,孩子才不至于迷途不返。(潍坊晚报)